硬质合金粉末生产工艺流程图目录
硬质合金粉末制造工艺流程图。
硬质合金粉末是通过以下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制造的。
原料的配制。
原料的采购和检查。
原料的预处理(破碎、研磨等)。
配制粉末。
熔化和合金化。
雾化和机械合金化。
粉末处理。
粉末的分类和等级。
粉末的脱脂和还原。
使粉末致密化。
冷压或热压。
烧结。
后处理。
经过烧成处理后(热等静压、回火)。
机械加工。
硬质合金粉末制造工艺流程图。
[硬质合金粉末制造工艺流程图](图像链接)。
标签:是。
硬质合金。
粉末冶金。
配制粉末。
粉末处理。
使粉末致密化。
后处理。
钨钢材料的碳化钨粉是通过对钨(W)粉进行渗碳处理而得到的。
碳化钨粉的特性(特别是其粒度)主要取决于原料钨粉的粒度和渗碳的温度和时间。
化学控制也很重要,必须保持一定的碳含量(接近理论重量比6.13%)。
高略精密模具公司在渗煤处理前可添加少量钒和/或铬,以便在后期加工中控制粉体粒度。
不同的下游工艺条件和不同的最终加工应用,需要采用特定的碳化钨粒度、碳素含量、钒含量和铬含量的组合,这些组合的变化会导致各种碳化的发生可以生成sten粉。
将碳化钨粉和金属粘合剂混合在一起研磨生产某一种板材硬质合金粉时,可采用多种组合方式。
最常见的钴含量为3 -25%(重量比),但为了增强刀具的抗腐蚀性,需要加入镍和铬。
还可以通过添加其他合金成分,进一步改良金属粘合剂。
例如,在wc-co硬质合金中添加钌,可以显著提高韧性而不降低硬度。
增加粘合剂的含量可以提高硬质合金的韧性,但会降低硬度。
减小碳化钨颗粒的尺寸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但在烧结过程中,必须保持碳化钨的粒度。
烧结时,碳化钨颗粒在溶解再析出的过程中结合成长。
在实际烧结中,为了形成完全致密的材料,金属粘合剂变成液体(称为液相烧结)。
通过加入过渡金属碳化物,如碳化钒(VC)、碳化铬(Cr3C2)、碳化钛(TiC)、碳化钽(TaC)和碳化铌(NbC),控制碳化钨颗粒的生长。我会来的。
这些金属碳化物通常是在将碳化钨粉和金属粘合剂混合研磨时加入的,但是碳化钒和碳化铬也会在碳化钨粉浸炭时形成。
利用回收的废钨钢材料也可以生产品牌碳化钨粉。
废旧硬质合金的回收再利用在硬质合金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整个行业经济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降低材料成本,节约自然资源,避免废弃材料的无害化处理。
使用过的硬质合金一般可通过APT(仲钨酸铵)工艺、锌回收工艺或粉碎工艺进行再利用。
这些“再生”的碳化钨粉通常比直接通过钨渗碳工艺制造的碳化钨粉表面积小,因此具有更好的可预测的致密性。
碳化钨粉和金属粘合剂混合研磨的加工条件也是重要的工艺参数。
两种最常用的研磨技术是球磨和超细研磨。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面粉混合均匀,使颗粒变小。
通常进一步研磨一种有机粘合剂,以使后续冲压的工件具有足够的强度,保持工件的形状,并使操作者或机器手能够举起和操作工件。
这种粘合剂的化学成分可以影响工件的密度和强度。
为了使工作容易,添加高强度的粘合剂比较好,但是冲压密度变低,有可能产生硬块。
http://www.0769wg.com/news/2014-8-25-833.html
研磨完成后,通常将粉末喷雾干燥,形成有机粘合剂凝聚的自由流动结核钨钢。
通过调整有机粘合剂的成分,这些块的流动性和装料密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
通过对粗粒和细粒的筛选,为了确保放入仓内时的流动性,还可以定制块状的粒度分布。
硬质合金是以高硬度难熔融的金属碳化物(WC, TiC)微米级粉末为主要成分,以钴(Co)或镍(Ni)、钼(Mo)为结剂,在真空炉或氢还原炉中烧成结好的粉末冶金制品。
在制造硬质合金时,原料粉末粒度在1 ~ 2微米之间,且纯度高。
原料按规定比例构成、配比,放入酒精或其他介质在湿式球磨机中浸湿,使它们充分混合、粉碎、干燥、筛后成为蜡或胶等一类成型剂加入,再经过干燥,筛制得混合料。
然后,将混合材料粒,冲压,加热到接近结金属的熔点(1300 ~ 1500℃),硬化相和结金属成为共晶合金。
经过冷却,硬化相分布在结金属晶格中,彼此紧密结合,形成坚固的整体。
硬质合金的硬度取决于硬化相含量和结晶粒度。即硬化相含量越高,结晶颗粒越细,硬度也越大。
硬质合金的韧性是由粘结金属决定的,粘结金属含量越高,弯曲强度越大。
http://baike.baidu.com/view/22604.html?wtp=tt
简而言之,钨粉末(如90%)+钴粉末(如9%)+(其他辅助元素如1%),均化处理——冲压——预烧结——高温烧结= gc -co钨钴合金。